George Bizet: Carmen
Watched this famous opera under the organizing of Warran Mok. He is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Opera Hong Kong. After he joined, we have more chance to appreciate great version of opera with great casting. Like this one, the stage design, costume design and the production are magnificent. Let alone the performance of Lea Woods Friedman (relative of a rich guy in HK) and Warren Mok. Yet I still cannot totally accept his exaggerated acting.The Opera nite is the most glamourous one I ever had in HK. Many well dressed ladies and gentlemen and many local celebrities. May be jsut because it is sponsored by LVMH and a program of French May. So that's why it brought a lot of non-Opera lovers. Like the one sitting next to me. She nearly fell into sleep on my arms. :pExpecting Le Nozze di Figaro in September!!
上流下流之間
去年底,一個新名詞在日本掀起廣泛討論 ——「下流社會」—— 一個向社會底層流動的悲觀新階層。 香港人對「社會流動論」的認知,源於 70 年代初憑個人努力由基層爬上中產的社會菁英,時至今日,當年輕世代爬上中產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返,「下流社會」是否有機會「上位」? 一個人在社會階梯中的流向,除受制於社會因素,亦取決於個人選擇。上流下流之間,也沒有絕對界?,景隨心轉,下流隨時變上流。以下兩位年齡三字頭、長期收入浮浮沉沉的年青人,就是箇中例子。假下流的上進 或灰或白的腦細胞影像投射到眼鏡片下,目不轉晴的他,利用磁場原理拍攝自閉症病人腦?的影像。 實驗室,一個狹小呆板的社交空間,卻成了黃乃淇 ( Naikei) 的夢工場,令 30 出頭並擁有 1 個學士學位、1 個碩士學位的他,甘心在 9 個月前當起無薪研究助理。 鏡頭一轉,他已從香港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系的實驗室,來到科技大學生化系實驗室拿起手術刀?開老鼠的腦。雖然同樣無薪,但當實習生毋需交學費,他已感激不盡。
收入向下 為了學習, Naikei 要西環西貢兩邊走;為口奔馳,他要兼職做繙譯,好景時月入 2 萬元,但一般介乎 3 千至 7 千多元,論收入,絕對是浮浮沉沉 —— 8 年前,芝加哥大學修畢東亞研究後,在教育學院做研究助理,月入 $12,000;後來轉到文英文報館任職記者及副編輯,月入 $14,500 ; 3 年前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當課程發展員,月薪又降至 3 千幾元,2 年前修讀港大心理學更靠食穀種。 兩年前,他在西環租住一個小單位,除了上網,奔走港大、科大之間「上課」,及每星期回大埔老家一次,幾乎沒有社交生活,仿如活於封閉的私人空間。這,不正與近月在日本引起熱烈討論的「下流社會」不謀而合?先生,你是否「下流」? 當事人強烈否認。根據日本社會觀察家三浦展定義的「下流社會」,是泛指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願、學習動力普遍低落的年輕世代 ( 20 至 34 歲 ),由於沒有上進心,終從中流階層流向下流階層。 單是看學習動力,加上 Naikei 在訪問中多次自詡「ambitious 」,他發奮上進,毋庸置疑。
學術中產 「我好奇很心強,享受 research 的過程。香港人口老化,老人記憶會變差、甚至癡呆,記憶很有研究價值。但記憶的生理基礎是什麼?是大腦。」Naikei 由研究社會轉移研究大腦,從文科轉理科,由於在高中沒選生物科,路並不易走。他決定破斧沉舟,先做研究助理裝備自己,「既然我清楚將來要做腦記憶的 research,就要在實驗室惡補醫學或生化的應用技術,兩年後再報讀同生物醫學有關的碩士課程,讓自己有足夠本錢報讀美國的 PHD。」美國是他的博士學堂,他信奉的是名牌效應。 Naikei 的抉擇,在旁人眼中也許不可理喻,而他的路確是迂迴曲折。畢業 8 年,讀書及工作時間各一半,不斷摸索前路,直至今日確定方向,「我走文科的路進展散漫,轉了理科的路雖然難走,但我認為值得,我寧願以短期代價為將來鋪到一條好路。」
假中產的享受 名牌大學與名店一樣,令人趨之若騖,目迷心醉。當社會極度浮誇,最踏實的故事,可能是 G2000 Women 飛入 Landmark 變鳳凰:一登龍門,格調提升。像一條鬆身褲,標價 $195;一條連身裙,$565,價錢相比同場的 LV、Dior,差天共地,但放在同一個商場,依然其門若市,並不突兀。 在公共屋?長大、一星期蒲 5 天中環的 Sandra,也愛慕中環的美麗,緊貼中產的生活品味:愛到 Pure Yoga 做瑜伽,再到 Kosmo 歎茶;每月修 1 次甲,做 2 次 facial,用護膚品 Dermalogica;每周到戲院看新戲,每年看 10 場文化藝術表演,單是一年一度的藝術節已花上幾千元,平日買 DVD ( 例如杜魯福的電影 ) 動輒過千元;高峰期一年去 4 至 5 次短?旅行,到布吉、峇里的 5 星級 resort 歎 spa;近 3 年追求提升修養,學中國茶道要試三四間;每季花幾千元置新裝,追捧時裝品牌 APC ,而 U2、Giodiano 貨色只會偶爾作襯底內衣,穿衣之道,是穿得 causual 又能表現真我個性,中產 = 有品味?「我買過一件 Tsumori Chisato 的衫,望落好靚,但穿上身又覺得好不自然,不似自己,可能件衫花喱花碌太『高調』吧。」 從事傳媒的長髮姑娘 Sandra 談到的穿衣品味,與她認知的中產味不謀而合。「 中產買衫,不一定要撻晒所有名牌上身,不一定要? LV Monogram 手袋出街。她們揀的 designer label ( 例如 Jil Sander ) ,並不會太外露,要稍為有品味的人才會睇得出。中產,某程度上是比較 knowledgeable,識得揀去哪?吃飯、消閒。以前睇冷門電影,今時今日不一定,有人會跟風,睇戲睇大片。」
「中產」階層,向來以收入及專業界定,至於中產的生活模式,早已給傳媒定型為「有品味、捨得花費」,但實況是為供樓而中午捱叮叮飯,外遊以深圳起,番禺止的中產可能就在你我身邊;相反,不屬中產階級,亦可以過得很「中產」,像月入 2 萬的 Sandra 一樣。
--------------------
慾望上流
中產,代表?「香港夢」,生活節儉的 Naikei 轉入中產之路似乎指日可待,「雖然我轉了科已變回基層,但中產其中一個指標是社會地位,將來讀完 PHD 會是中產,希望到時候入到一間好大學,一步步升至教授,這最快要在 PHD 畢業15 年後才會發生,不過我最終的目標,是擁有自己的 lab 做記憶研究。lab 等於舖頭,尤其做 science 的,短期內無經濟效益。假如研究結果有機會在著名的學術期刊刊登好幾次,你就會好出名,若放在普通期刊,大學會覺得你 perform 不到,會影響對你的研究撥款,最後影響你下個研究的 outcome。」 小時住深水?的 Naikei 講到學術的階梯,比任何人都階級化,「現在我不介意做 lab 的 worker,只要我將來開到一個好的 lab,聘請到出色的 worker 就得了。」 在日本,一個人是否「下流」取決於薪金與職位,還包括他 / 她對生活的熱情。Sandra 說:「講中產,我肯定未到,但我願意花掉好大部份的收入去享受,不會特別儲錢。我不介意人說我過得『中產』,雖然我覺得『中產』這個字有少少扮?。」 人的流向,大致可分上流與下流;在社會階級的層面上,讀大學時修讀英國文學的 Sandra 出道 10 年,職級沒變過,薪金不過升了一倍 ( 1 萬至 2 萬) ,早在 5 年前,她曾自覺唔上唔落,但最終想通職級也不過是個「title」,做記者反而可以自由地多賺外快,滿足物慾,「我虛榮?,我鍾意靚?!我的滿足感,就來自我揀的衫、揀的酒店,不是所有人都識揀!」--------------------
上流放緩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日本的「下流社會」有獨特的內部因素:日本的終身僱用制崩潰,年輕一代沒有固定職業保障,最終淪為 freeter ( 長期靠打散工維生 )、或倚賴父母過活的寄生蟲,但香港一向沒有終身就業上班族,香港人亦慣於在好景時不斷跳槽,故「下流社會」在港不成氣候,中產階級亦未見萎縮。不過,他承認由於社會競爭大增加,新一代流向中產比以前困難,需時較長。「 70-80 年代香港經濟急速增長,大學生可以擔凳仔定時定候等升職,但現在經濟增長不及以前,就業結構亦改變了,加上競爭多了,大學生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了。」 「現在社會要求的競爭條件亦相應提升,以前香港大學畢業已經不錯,現在要留學哈佛、MIT 才為好,中產父母為令下一代上到中產,會花大量資源栽培子女,提升他們的競爭力,相對下,出身自基層家庭的大學生會較吃虧,比家境好的競爭者亦較難進入中產階層。」
珠海海泉灣溫泉
13-14日, 同媽媽去慶祝mother's day, 成家人去左珠海海泉灣溫泉渡假村, 係90年以來, 第一次成家人去旅行...16年, 真長...不過應該有d人成幾十歲人都冇同自己父母去過旅行, 我覺得係遺憾。酒店有泰國feel, 不過service當然冇咁好喇, 住方面非常唔錯, 有套房, 即係酒店裡面有個廳, 廁所有企缸同浴缸...大到...溫泉唔店, 勁多野唔開+壞左, ~ d水唔熱, 麻麻地~食都係一般中國野, 冇乜特別, 呢兩日好q大風, 我凍到僵左咁濟~~
成家人飲飲食食都幾開心, 不過 accidents happen.....Special thanks for my bro's words :pP.S. where did you think I go? I won't leave you alone except for my family
黑社會以和為貴
Watched this today. Just like a big joke of human's life. But it's so true. Sometimes we live but we don't have choice. We need to follow. I know it's the time for me to learn this too. But it's not easy and very tough to a person who have freedom for so long like me. Heard that you watched M:I:III, why u didn't bring me as well?